这位特别野的女院士与古生物学有一场6

钱江晚报记者章咪佳

“我小学的时候真的不太愿意读书。我母亲特别厉害,读不好她就打,但她说她不打头,就打我屁股,扭屁股。我特别野,特别爱出去玩。”

这个不太愿意读书的小女孩,叫张弥曼。年4月13日下午,她正坐浙江自然博物院杭州馆的讲台上。

这个“特别野的小女孩”,如今85岁了,她的身份是古鱼类研究专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古脊椎动物领域最高奖“罗美尔-辛普森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而最为公众所熟悉的是:年3月22日,82岁的张弥曼获得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颁奖仪式上,张弥曼身着一袭中式长裙款款上台,全程脱稿,用流利的英语致辞,其间法语、汉语、俄语和瑞典语转换自如。

有趣的是,在演讲结束说完“thanks”,“merci”,“谢谢”以后,张弥曼就往台下走了。背后主持人追过来“madam”——张先生把奖杯落在发言台上了。

奖,也许对她来说是最不重要的;

最重要的,是鱼化石——

重要到,她一生有60多年都奉献在野外考察、解剖研究这些亿万年前的鱼化石上;重要到,耄耋之年的她,接下去还希望把积攒多年的标本和一些有意思的想法赶快传给年轻人,“不要等我死了以后,他们再到我办公室里找。”

浙东副鲚鱼化石Paraclupea chetungensis,Sun,发现(Clupeomorpha,鲱形目)

先“结婚”后“恋爱”

可是张弥曼最初的志向并不是古生物学。

在“世界杰出女科学家”颁奖典礼上,她就讲述这个故事,当时把台下的外国朋友逗乐了:“我对古脊椎动物的研究始于大概60年前。”那时82岁的张弥曼回顾起自己的职业生涯,“但在当时,我的事业发展道路并不由我做主,都是被安排好了的,就像古代的‘包办婚姻’一样。用一句中国的老话说,‘先结婚,后恋爱’。”

年,张弥曼出生在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任教,成为一名在神经生理学领域颇有建树的教授。受到父亲的影响,张弥曼从小立志学医生。

张弥曼小学一年级时的照片

20世纪50年代,国家百废待兴,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急需地质人才。高中毕业时,张弥曼受到“地质报国”的感召,决定报考北京地质学院。

年,刚刚学习了一年地质的她,被派往莫斯科大学古生物专业学习。从此,张弥曼开始与鱼化石结缘。“婚”是这么结上的。

女的还是男的

年,24岁留苏归来的张弥曼进入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她接手的第一项研究,是来自浙江的鱼化石。

当时,张弥曼一年有三个月时间在野外考察工作,有时候一大支野外队里就她一个女生,其他三四十个团队成员都是男生。

张弥曼站在二排右六的位置

年《朗读者》邀请张弥曼做访谈嘉宾,主持人董卿提了一连串普通女生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7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