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夏季,云南省芒市周边的深山里。
两位背着箩筐手持着镰刀的中年人趁着雨季,在树根处找寻着菌类蘑菇。
当他们在山脚下没有收获的时候,决定向山林的更深处进军。
可就当两人走了没多久,一道身影突然出现,喊住了他们。
“你们两个是干什么的?”
一个年轻的男子突然从树林里钻了出来,他大声地告诉二人,这片地有人承包了。
不许他们在这里继续采菌子。
二人只好悻悻而返,年轻人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松了一口气。
而两位中年人在走了一段时间以后,下了山看见四处无人,悄悄地上了山路上的一辆车。
“队长,他们的窝点应该就在这里!”
坐在副驾驶上的男人,也是一身便装,但是放在汽车后座上的警帽已经表明了:
他的身份是警察。
为何在这如此偏远的大山深处还有便衣警察在执行任务?
又是怎样的罪犯会跑到这偏远地区的荒山野岭来进行犯罪活动?
故事,还要从一条对于兜售假烟的举报开始说起。
在年初,云南省德宏警方接到了线报。
在周边的几个城市中都出现了顾客购买到假烟的情况。
偶尔一次买到假烟的情况还不算太严重,毕竟总有一些不良商家唯利是图,以身犯险。
警方也只要对这些售卖的店家做出行政处罚就好了。
但是连续多次、频繁发生类似的案件,让德宏警方提高了警觉。
带着这个疑惑,警方专门去之前接到举报的几家店铺展开了调查。
因为起初每次接到举报后出警的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重视。
这次汇总一看,警方在这几家曾出售过假烟的商家中找到了共同点:
这几次案件里顾客购买到的香烟品牌都是当地最流行的红塔山和紫云烟。
这些香烟的价位普遍都在十元左右,属于薄利多销型。
起初有几个年轻的警察觉得团伙作案的几率不大,因为这根本赚不了多少钱。
就连供应链最后一层的售卖价格都只有十元,那利润也高不到哪儿去。
但是这种想法很快就被老道的警察驳回了,这些假烟在附近城市多次出现。
虽然在单独一家商店里查出的数量不多,但是加在一起可真不少。
这还只是被逮到的冰山一角,冰山下的没被逮到的商家手里的假烟就更别提了。
在随后的调查过程中,警方又找寻到了新的线索:这些香烟上面的编号都是一致的。
这就代表所有的假烟都来自同一个造假窝点。
通过这次调查,警方确定了这几起案件的背后一定有一个主谋的团队。
可是不管警方怎么去询问这些商店的老板,他们都只是含糊其辞,装聋作哑。
拒绝吐露背后的供应链。
看来这些商店老板背后一定有高人指点:只要售卖假烟所得利润达不到刑事案件的标准。
即使会有行政处罚,也只能算是不痛不痒。
对于已经通过假烟获利许久的商店老板而言,仅仅是蚊子腿而已。
这下大家都知道德宏地区潜藏着一个贩卖假烟的团伙。
但是因为没有具体的线索,警方并不知晓他们的规模。
警方现在连这个团伙的位置究竟是在哪里都没搞清楚,一切还需要从长计议。
为了能够抓住更有利的证据,警方决定加大对车辆人员的管控。
因为之前的假烟案件,警方并没有大张旗鼓的行动,所以假烟团伙很可能会继续犯案。
而如果能够找到运输假烟的渠道,那将是十分有利的线索。
警方相信只要有耐心,一定能够将这起看似天衣无缝的案件撬出一个缝隙来。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盯梢,这伙人果然按捺不住了。
不久以后,在芒市的高速路口上。
警方在几辆小轿车和中型货车中,抓到了贩卖假烟的马仔。
这些人用百香果等水果做掩护,实际上在车厢货物的最下面是一箱箱密封严实的“私货”。
带队的警察王强看着抱头蹲在车边上的男人,进行了一系列的审讯。
面对着王强的问话,这几个人只是支支吾吾的,一问三不知。
王强知道面前的这几个人肯定不是这个团伙的主要负责人,只不过是团队的马仔而已。
于是便带着这些人回到了警局,将这批人带到了审讯室。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问询,警方终于从几个马仔的口中得到了一个共同的名字——李泽海。
这批货物正是由一个叫做李泽海的人负责的。
这些马仔从李泽海的手里拿到货物以后,就会把货运往云南的几个主要城市。
等待许久的警方终于找到了更多的线索,这名叫做李泽海的男人一定是幕后的主谋之一。
而调查李泽海的身份也成为了唯一的突破口。
经过了一番调查,李泽海的登记的信息也被警方查明了:
李泽海属于无业游民,以前的籍贯是河南,现在长期居住在芒市。
为了能够更好地将这个犯罪团伙一网打尽,警方成立了专案组。
专案组组长赵英和副组长王强在一起为所有成员开了会,目标主要是放在李泽海的身上。
希望通过对李泽海的调查,能够找出与其相关联的人。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调查跟踪,李泽海果然露出了马脚。
那些马仔的被捕并没有让他警惕太长时间。
很快警方就发现李泽海在三月份开始就频繁地出入芒市附近的西山乡。
赵英猜测那里一定有他活动的窝点。
西山乡的人口数量仅有一万多人,而且绝大部分人都是当地的少数民族景颇族。
如果警方行动人数过多的话,很容易就引起这个团伙的警觉。
所以赵英也在会议上三令五申,绝对不能打草惊蛇。
赵英指着地图向下属说道:
“西山乡周围的山路特别多,地形地势复杂。”
正因为如此,赵英也是再三要求。
所有负责这件案子的警方进入西山乡必须要换上便装,而且不能驾驶警车。
为了找到李泽海的根据点,赵英动用了数组车辆轮番跟踪的方式。
每一个车只负责盯住他一段距离。
到最后就可以把李泽海这段时间里的全部行踪都给掌握得清清楚楚了。
可是再周密的计划也会遇到纰漏,在之后的一次跟踪行动里还是出现了问题。
李泽海的车最开始还在主路上开,警方的车辆跟踪起来还很容易。
可是到了后来就越来越偏僻。
最后李泽海直接把自己驾驶的车辆开上了一条土路,钻入了丛林之中。
跟踪的警方看见这条土路傻眼了。
因为这条路不仅满是泥泞,而且道路狭窄根本没有能够掉头回去的地方。
警方知道如果再继续跟踪下去,李泽海一定会发现的。
就算是没有暴露,引起了李泽海的警觉也非常不好。
当警方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上级以后,赵英和王强也为下一步的工作头疼。
如果继续跟踪的话,万一打草惊蛇就坏事了。
幸好现在的警方装备精良,他们很快就找到了办法——无人机侦查。
便衣警方先是驱车来到了靠近土路的一座山头上,用望远镜将周围的情况观察一圈。
发现没有可疑人员以后,就将无人机放了出来。
无人机升空以后,迅速地拉到了一个常人肉眼难以发现的高度。
警方操作无人机在土路尽头的上空进行搜寻。
无人机上的摄像头看到了土路尽头安静停靠着的轿车,看起来车里面空无一人。
“仔细搜,他们的人一定在附近!”
赵英坐在指挥中心下达着命令。
功夫不负有心人,无人机很快就在附近的密林里发现了端倪。
李泽海十分狡猾地将营地选在了一个丛林密布的地方。
但是他千防万防也没有想到警方会光明正大地在天空中展开调查。
现在的科技已经较过去发达了许多,警方很多破案的手段是正常人难以想象的。
像过去的一些悬案,经过了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警方都能够通过蛛丝马迹再次侦破。
更别提这种近乎于明目张胆的行为了。
有些心急的年轻的警察已经主动请缨想去把这个犯罪团队一网打尽。
但是赵英告诉了所有人,现在还不是时机。
赵英认为,这个制造贩卖假烟的团伙绝对不止李泽海一个人。
按照市面上出售假烟的频率以及仿造的水平而言,这个团伙的规模一定很大。
所以此时最好按兵不动。
另一方面王强负责在城市中对李泽海展开的监视也有了新的收获。
就在最近一段时间,李泽海住所附近的驿站,接到了大量从各地运来的快递。
经过警方检查以后,可以确定是一些机械设备、零件。
鉴于这段时间只能看见李泽海往里面运输物资,还有这些器械设备。王强也大胆地推测道:
李泽海这段时间来山上应该是做前期的采点,正在为后面的行动做准备。
如果现在行动的话,一来没有足够的证据,二来团伙中剩下的罪犯想再抓捕就很难了。
警方准备按兵不动,等候能够一网打尽的时机。
为了能够获取更加详细的资料,专案组派出了两名年岁较大的警察执行潜行任务。
因为正逢雨季,山里面有很多采蘑菇的群众。
两位通过化妆以后可以伪装成当地的老百姓,进行深入侦查。
在山路的尽头多出了一扇蓝色的铁门,周围都被人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简陋的防御难不倒两位警察,他们很快就找到了铁丝网比较稀疏的地方翻了过去。
令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在走了一会儿以后。
他们发现在一些枝叶繁密的大树枝干上绑着一些摄像头。
看来这些人是把大山当自己家了。
就在无人机发现的棚房附近,警方还看见了一台小型的挖掘机和大量的建筑用料。
毕竟有那么多的监控,被发现也是在所难免的。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警方在被望风的人赶走以后,因为伪装的效果实在是太好了,并没有引起警觉。
李泽海在屋子里面,听到声音以后也没任何动作,只当这两人是当地农民。
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早就已经是警方织好的罗网上面的“待宰的羔羊”。
警方从望风人员口中得知,附近的山已经被承包了,这引起了赵英的重视。
赵英调查了这座山的承包人,是当地的居民何大明父子。
而且调查以后警方发现,何大明在不久前银行卡里曾接受过一笔十万元的转账。
并且何大明也曾经与李泽海有过来往。
另一边在假烟团伙的窝点附近监视的警方发现。
在近一段时间经常会有一辆车将两名陌生的男子送进山,在晚上六点左右天黑以前把人再送出来。
这两个人会不会是新加入贩烟团伙的犯罪分子呢?
因为这两个男人每天都会来到山里,警方也对这两人展开了调查。
这两名男人叫做陈中伟、邹少华,都曾经是卷烟厂里面工作的工人。
而且邹少华还曾经有过贩卖假烟的前科。
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警方一直能看到不断有各种物资被运输到山里。
赵英猜测这里应该是李泽海新成立的据点。
而且这目前还处在犯罪团伙前期的准备工作阶段,警方断然是不能着急。
过了没多久,负责监视李泽海的警方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这几天里李泽海开车去了机场两次。
通过机场的监控,警方发现李泽海接走了两拨不同的人。
在机场的登记资料里发现,两拨人分别来自重庆和福建。
在福建的这一批人里面有一名叫做张卫平的男人,也有过售卖假烟的前科。
其他大部分人也都是烟厂的下岗职工。
李泽海离开机场以后,并没有直奔西山乡旁的窝点。
他将两拨人都送到了芒市遮放镇的一处宾馆里。
赵英认为,现在这些人应该就是李泽海从五湖四海请过来的“技术专家”。
那些之前的材料和工程,都是为了能够大干一场做的准备。
现在是不是收网的最好时机?这个问题成为了专案组思考的重中之重。
时机的掌握非常关键,晚了有逃跑的风险,早了可能会搜集不到足够的证据。
就在这左右为难之时,警方又有了新的发现。
在监控视频里面,赵英看见宾馆的主人普小军与李泽海交谈甚密。
而且经常会一同乘车离开。
这个“主动”暴露自己的幕后主使,让专案组里的所有人都很兴奋。
这批接过来的“专家”并没有被直接带到窝点。
而且普小军、张卫平等人每天都会离开宾馆,但并没有和李泽海汇合。
在山里的窝点出现的始终只有:李泽海、陈中伟以及邹少华三人。
种种线索都指向了一点:“一定还有别的窝点!”
李泽海的狡猾程度让警方更加地重视了。
为了找到这个团伙另外的根据地,几个警察日夜交替轮班,对普小军等人展开了监视。
终于有一天,警方看见了普小军驾驶着车辆开向了遮放镇附近的一个养鸡场。
因为这个养鸡场地处山洼,人迹罕至,所以只能采用无人机侦查的方式。
摄像头清楚地拍了下来,在这个养鸡场的后院里面堆放了大量的、用不上的建筑材料。
另一边,第三个窝点也被大意的李泽海暴露了,同样是位于遮放镇的一个民房里。
这里警方只发现了李泽海的身影,警方认为这极有可能是最后的库房。
一号窝点位于山林之中,警方推测为整个团伙生产假烟的“工厂”;
二号窝点则是藏匿于养鸡场里,普小军和张卫平应当是做包装的工作;
三号窝点只有李泽海清楚,应该是整个假烟团伙的成品仓库。
除了这几名“有头有脸的老板”以外,剩下的都是李泽海雇来的工人了。
经过了近一年的时间,警方终于把所有的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了,是时候展开行动了!
“他们一定觉得我们警方会休息,咱们就趁这个时机开始行动!”
赵英在动员会上说道,因为正逢国庆佳节,敌人也许会麻痹大意。
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
年10月4日凌晨,先行侦查的队员在铁皮房附近听见了里面机器的轰鸣声。
这群人果然和赵英说的一样,十分的“敬业”,天还没亮就来这里搞“生产”了。
因为地形复杂,所以德宏警方派出了超过两百名的警察,对这几十人展开了围捕。
10月4日上午,就在所有人员都到位的时候,抓捕行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了。
当抓捕人员冲进一号窝点之时,里面制作假烟的工人还没有反应过来。
他们傻傻地看着便衣的警方,还以为是老板又带着工人来了。
而邹少华有过“经验”,他知道此时发生了什么。
可是警方的行动太迅速了,根本没有时间让他销毁证据。
而且现场的物料比人都高,哪里是一时半会儿能够销毁干净的。
而冲进养鸡场的警方也被吓了一跳,蓝色的工棚下面别有洞天。
假烟团伙在靠近山的一侧将山体与地面位置挖空了,硬是造了一个很隐蔽的地下工厂。
但是这也苦了里面想逃跑的犯人,四下无门、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
与此同时,最后窝点里面的人也都被一网打尽。
几名想要跳墙逃进山里的罪犯也被外围封堵的警方给抓住了。
在这次行动里,警方一共抓获了四十八名嫌疑人和三十一台制造假烟的机器。
以及大量的物料。
李泽海在审讯室里把所有的情况,如竹筒倒豆子一般全都说了出来。
他过去是从境外走私进口假烟的二道贩子,因为疫情以后管控力度加大导致他没钱可赚。
在这个时间点,他结识到了遮放镇的普小军。
两人投入了数百万的资金购置物资,聘请工人。
李泽海还特意找到了有前科的邹少华和张卫平作为技术指导。
其实这一段时间李泽海的“生产线”才正式开工。
他还没来得及向市场兜售自己的“高仿烟”,就被警方抓获了。
随后,这些造假工厂也被警方拆除了。
李泽海自以为做事滴水不漏,殊不知他从一开始就是一条咬钩的大鱼,什么时候把他提起来要看警方的“心情”。
而德宏警方这次的抓捕行动大获成功,也直接打击了德宏地区最大贩烟团伙的嚣张气焰。
他通过这次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挑战法律,挑战警察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如今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日趋完善,这种蟊贼的唯一下场就是接受法律的审判。
对于这样一个造假犯罪团伙的覆灭,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您是否听说过身边人被假烟坑害的情况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